據寧夏回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廳網站消息,近期,寧夏回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廳組織開展了2025年度電線電纜等產品質量專項監督抽查。本次電線電纜產品抽檢124批次,合格95批次(含15家生產企業共18批次電線電纜),不合格29批次(含1家生產企業1批次電線電纜),不合格發現率為23.39%。
依據GB/T 5023.3-2008《額定電壓450/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絕緣電纜 第3部分:固定布線用無護套電纜》、GB/T 5013.4-2008 《額定電壓450/750V及以下橡皮絕緣電纜 第四部分:軟線和軟電纜》、GB/T5023.5-2008《額定電壓450/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絕緣電纜 第5部分:軟電纜(軟線)》等相關國家標準和企業標準,主要對產品標志、結構尺寸、導體電阻、絕緣護套機械性能、護套失重試驗、曲撓試驗、單根垂直試驗等項目指標進行了檢驗,所抽檢產品共124批次,合格95批次,不合格29批次,不合格項目主要有產地標志和電纜識別、標志連續性、導體電阻(20℃)、絕緣老化前抗張強度、護套老化后斷裂伸長率變化率、護套平均厚度、絕緣平均厚度、絕緣最薄點厚度、絕緣老化后斷裂伸長率、絕緣老化后抗張強度變化率、絕緣熱延伸試驗、護套熱延伸試驗、機械強度、曲撓試驗。
品不合格問題主要集中在結構尺寸、標志標識、導體電阻及熱延伸性能四方面。
結構尺寸不合格主要源于原材料質量缺陷與生產工藝控制不足。部分企業使用劣質電纜料或再生料,導致擠出過程中絕緣層、護套層厚度不均或偏心,同時設備老化、溫控系統精度低及操作人員技術不熟練進一步加劇了尺寸偏差。此外,偷工減料現象普遍,企業通過減少材料用量降低生產成本,直接導致厚度或編織密度不達標。
標志標識不合格多與生產管理疏漏相關。工藝設備缺陷(如模具配置不當、牽引速度不穩)導致標志間距超差或印刷偏移;部分企業技術標準執行不到位,未按線纜類型區分標志間距要求;劣質油墨易褪色脫落,影響耐擦性;更有企業故意省略廠家、規格等關鍵信息以逃避監管。
導體電阻超標的核心原因是材料與工藝缺陷。企業為降低成本采用雜質含量高的再生銅或劣質鋁材,顯著降低導電性能;導體絞合工藝粗糙、模具精度不足或牽引力不穩定,導致實際截面積小于標稱值,形成電阻局部異常。該問題直接加劇線路損耗,引發絕緣老化甚至火災風險。
熱延伸性能不合格則與交聯工藝失控密切相關。部分企業以普通聚乙烯替代交聯聚乙烯(XLPE),或使用再生料比例過高的非標電纜料,導致交聯密度不足。交聯劑配方錯誤(如摻雜單/雙官能團試劑)及儲存不當(受潮失效)進一步降低交聯效率。工藝參數偏差(溫度、時間不足)及擠出冷卻環節缺陷(水溫過高、冷卻槽過短)使材料分子鏈未充分交聯,冷卻后無法形成穩定結構,最終導致熱延伸率超標。








